『如果沒有文字,人類就只能接觸到他們本身感覺到的,
有了語言之後,即使是前人的經驗,或不是自己直接感受到的事情,
人類還是有機會接觸。
因此文字可以說是替人類增加了另外一個空間…
動物只有一個世界,就是牠們感官接收到的,而人類卻可以擁有雙重的世界。』
以下是九十七學年度下學期計劃書部份家長與孩子的回饋文字…
程靜慧(家翎、辰宇媽) —
孩子是老天爺給的禮物,
經由孩子,再經歷一次最初的喜、怒、哀、樂…
再複習一次最初的感動。
看到孩子看到的,感動孩子感動的,喜歡孩子喜歡的。
堅持父母必須堅持的。
然後放手,讓孩子成為他(她)原來的樣子。
張家翎(三年級)—
我覺得在我讀過安親班中,就屬一間至善最開放。
不是老師硬要我們寫練習卷,而是我們自己決定。
只要你寫完作業,你可陶醉在書的世界,盡情的玩。
老師設計的角落,也有各種不同的活動,可以報名參加。
萬怡伶(譯毫媽)—
適當的壓力,才能承擔競爭力?
曾在文章中憰到此發表文,不知孩子會希望父母是如此做,不知?
現在我心想,我希望對孩子是看他們優點。
有很多父母會覺得只要成績好就是好,
果真只讀書,什麼事都不管就能成大業?
我想現今社會應該不是如此吧!
各方面的經驗累積、道德與人格發展我想是最迫切的。
謝雨彤(四年級)—
我覺得來了一間至善之後,
我好像學會了什麼叫勇敢,什麼叫獨立。
還讓我認識了劍道、茶道、大自然和我們應有的自由。
謝謝一間至善唷!!
郭玉婷(雨彤媽)—
在尚未踏進一間至善的殿堂前,
身為父母的角色在自己的認知上,
只是模仿自己的父母或其他長輩,
再融合現實狀況後,
把舊模式稍做「調整」就表現在孩子身上的情緒或思維或行為,
正所謂的惡性循環吧!
累了自己也苦了孩子,
而在一間至善的薰陶了這幾年之後,
開始懂得放寬自己也尊重孩子,
就像風箏愈收就愈緊,反而愈放鬆就飛愈高,
希望能與孩子一同成長。
共勉之
胡瑀庭(六年級)—
在一間至善待了六年,就今年的最豐富,連廚房都能成為角落。
貪吃的我,想到了黃阿姨的蛋包飯、肉羹飯…
不知將來是否還能吃到黃阿姨的菜?
一進到一間至善,處處都是學習。
從如何掃榻榻米的小細節至人生的大道理。
沒有人說只有課本上的才是最重要的知識。
在日常生活中,有許多的知識是課本上學不到的。
說到廚房,畢業後我一定還要回來吃黃阿姨煮的東西。
雖然我也曾覺得老師很煩,不過也都是為我們好。
記得幫我留一份lunch哦!!
施尚丞(一年級)—
我覺得一間至善都會有各個改變,
小朋友都會有不同的想法智慧,如果,
父母來接小孩的時候,
有一些老師會請父母喝茶,
我的媽媽說:很回甘哦!!
廖沛瑀(侑昌媽)—
紀伯倫曾說:『我們可以控制孩子的身體,卻無法控制他的思想。』
又說小孩就如同身出的箭,但是,射箭的人,也就是為人父母的,
明知箭終究是要射出,
但在射與不射之間,卻常出現猶豫、擔心、不相信…許多的因素,
而無法將手裡的弓放開。
當我們的小孩在努力學習成長、探索與獨立的同時,
也正是我們在學習成長、放手與相信的時候。
蔣良玉(張睿媽)—
很早以前,看過紀伯倫『關於孩子』一文,
總覺得父母不就該這樣:尊重孩子是獨立的個體…當時心裡沒太大感覺。
有一天,放學對接張睿,他拉著我站在一間至善的玻璃前,
極為流暢的唸了一遍給我聽,很感動。
然後,我們上車,開車穿梭在熱鬧的車陣中,
我的眼睛很忙,因為要留意路上的車子;
耳朵更忙,因為張睿不斷提問和分享:
為什麼孩子不是父母的財產?
什麼叫父母強加在孩子身上的期望?
孩子要像父母嗎?
他不停問,我不停答。
塞車,變得不再討厭。
因為我的孩子可以自由自在的提出問題和我共同討論,
氣氛融洽和諧…像朋友一樣。
林瑀柔(四年級)—
我喜歡擁有很多很多的資源和書籍,
也贊同「好老師是自己找的」的觀念。
更希望能在「自主」的環境中學習。
我也喜歡一間至善兒童圖書館充份利用空間的構思,
能讓「一間至善」不只是一間至善…
楊彥霆(二年級)—
媽媽常說分數不是判斷學習唯一的標準。
在學習的過程中,能夠享受學習樂趣、品行端正是很重要的。
一間至善裡有很多各式資源,我會好好的利用學習。
江金鈴(子彧媽)—
在子彧剛進一間至善時,就讀過了紀伯倫的「關於孩子」,
還很認真的背了下來(其實是老師要求的啦…)
在背誦的過程中,更是細細的咀嚼每個文字…直到現在,
它更是深植在我心中…
在孩子漸漸長大的過程裡,
常會聽到大人們說,孩子會頂嘴了…
『頂嘴』這個字,不曾出現在我的教育觀裡,
因為孩子只是在表達自己的意見罷了。
可是當大人的意見和孩子不相同時,
大人就以頂嘴,甚至到了青少年之後就是用『叛逆』來解讀。
難怪親子關係會疏離。
我想孩子就像紀伯倫說的,是一個有自己思想的人。
當父母的可以給愛,卻不能禁止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啊!
Ps天氣冷的時候,我要六歲的芊芊穿上外套,她很堅持她不冷。
她告訴我〝媽咪,我的感覺又不是妳的感覺。〞
是啊!大人們常要求孩子接受我們大人的感覺,真的是不應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