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老師,淇淇老師,小象老師,Rita老師,楊楊老師:
決定讓儀軒更換安親班的時間非常短,前後不超過一週,當儀軒的媽媽告訴我原來的
安親班不適合,應該選擇哪一間作儀軒的安親班,這是我第一次聽到「一間至善」,
在媽媽拿了課輔安親的契約時,我看到了契約內容寫到「孩子是經我們而生,
而不是由我們而生;......你可以給她們愛,卻不可以給他們思想,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......」;
這是「紀伯倫-先知」,學生時代看過的書,彷彿回到年輕的時候,當初教育體制的封閉與僵化,
常感現實與教育的無奈,所以年少氣盛與不妥協的個性,只能用一些消極的方法來面對,
從音樂中去宣洩自己的情緒。如今以身為人父,卻時而忘記自己成長的過程,
偶會陷入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迷失。
如今讓儀軒來到「一間至善」,希望能給孩子有更獨立自主的思考空間,
更多的自由創造,也可以好好的來省思我們自己。
第一次看到每一位老師為了家長及孩子寫了一封,
所談的或許是教育,是成長,是心中的話,都足見各位的用心,
在台灣這種重視升學與考試的教學環境,竟然會有一間以閱讀為主導的安親教育,
非常感謝吳老師創辦「一間至善」,讓我們有另外一種選擇,
更可以說我們也可以重新學習,讓我們學習如何當父母,
也重新學習當學生、當孩子,在教中學,在學中教。
其實對您們的教育方式並不是那麼了解,但希望培養小孩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,
因為目前有許多的父母均是雙薪家庭,平時需要工作,並無太多的時間陪小孩,教育他們,
開學至今兩個星期,儀軒尚在適應,我和儀軒媽媽也還在適應貴班的做法,
希望我們能夠漸漸配合貴班,讓我們的小孩更快樂,更自主,
更具創造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。希望能讓我們一起陪孩子成長。